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随着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应该如何看待DR,小编接下来会为大家介绍国外最新指南的看法和建议。
ADA立场声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欧洲视网膜专家协会指南: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管理
亚洲国家循证治疗建议: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一、全球约有1亿人患有DR
一项纳入了35个世界不同地区DR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显示,22,名20~79岁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为34.6%,DME患病率为6.81%。
按照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约9,万人患有DR,约2,万人患有DME。DME是DR导致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1,2
二、DR的患病风险与血糖、血压密切相关
上述研究发现DR的患病率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压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血压越高,其DR的患病率也越高。同时,糖尿病的类型与DR患病率也存在直接联系。
研究中,1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77.3%vs25.2%)。故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对于降低DR的患病风险有着积极作用。2
三、DR及DME的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密切相关
DR发病机制3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因糖代谢障碍所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一直是公认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原因。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造成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可首先表现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液组成成分改变,继而发生视网膜水肿和神经元细胞丢失。
炎性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白细胞黏附、聚集和移行现象,同时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多种炎性反应因子参与,具有诸多炎性反应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近年来发现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重要作用,涉及病变的各个阶段。VEGF可以增加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和黏附。当视网膜ICAM-1的生物活性被去除后,由VEGF所引发的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也几乎被完全阻止。且研究发现VEGF在糖尿病初期即可增多,可能成为引发早期视网膜炎性反应的因素。3
DME的主要病因是慢性高血糖症,其激活导致炎症和血管功能障碍的生物化学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并通过诱导紧密连接改变而破坏血-视网膜屏障,这导致了液体在黄斑中的积聚。1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获知,DR/DME患者众多,全球约有一亿,血糖和血压是DR的主要发病风险,VEGF在其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国外指南对DR/DME的诊疗有何建议呢?小编在下一期DR/DME指南解读中,将会对指南推荐的筛查与诊断建议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各位老师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