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顽固性DME,可以试试组织型

编者按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治疗方法包括类固醇激素、抗VEGF药物、激光和玻璃体切除术。这些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通常疗效显著,但对于部分顽固性或者说难治性DME患者可能反应欠佳。日本RenAoki医生等人近期报道了一例顽固性DME患者经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玻腔注射后得到改善的案例。快随小编来看看这个病例的治疗效果吧!

激光、激素、抗VEGF、玻切

全部用上,DME未见改善!

6年前,因“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诊至眼科。查体:左眼BCVA0.3logMAR,眼底可见点状、线状出血和软、硬渗出,诊断为糖网增殖前期,接受了全视网膜光凝。除糖尿病外,无其他全身疾病史。

1年后,左眼出现DME,接受了2次黄斑毛细血管瘤光凝治疗和2次Tenon囊下曲安奈德注射。随后接受了5年的DME治疗,包括6次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6次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2次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2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1次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并且还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但这些治疗并没能改善患者的黄斑水肿。

“超适应症使用”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玻腔注射对本例顽固性DME有效!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降解。在眼科临床中,t-PA玻腔注射通常用于治疗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网膜下出血。既往也有研究发现t-PA注射可通过诱导玻璃体后脱离来改善DME。

RenAoki医生所在的山口大学医学院在审查委员会批准下,过去也尝试了开展t-PA玻腔注射超适应症用于DME的治疗。对于本例顽固性DME患者,其团队考虑尝试玻璃体腔注射t-PA(IU/0.1mL)进行治疗。疗程观察如下:

注射t-PA前,OCT可见中心凹外丛状层巨大囊腔,中央凹视网膜厚度(CRT)μm。眼底可见黄斑水肿周围颞上方硬性渗出,BCVA0.7logMAR。

注射后一个月,中心凹外丛状层巨大囊腔变小,CRTμm,BCVA0.8logMAR。

注射后三个月,黄斑囊腔进一步减小,CRTμm,BCVA0.8logMAR。

从眼底照片来看,治疗后硬性渗出没有明显变化,但在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黄斑上方发生新的视网膜内出血,其可能原因是糖基化血红蛋白在注射t-PA前为7.1%,3个月后恶化为7.4%,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身恶化所致。

t-PA治疗顽固性DME机制

已有临床研究证明玻璃体腔内注射t-PA对DME有效,推测是因为玻璃体腔注射t-PA导致纤溶酶诱导的介导玻璃体后皮质和视网膜附着的蛋白质水解,从而导致玻璃体后脱离,解除了玻璃体切向牵引力,改善DME。

而在本病例中玻璃体腔注射t-PA对无玻璃体牵引的患者也有效,因此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玻璃体液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水平过高或视网膜中纤维蛋白沉积也与DME发病相关,t-PA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可分解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是糖网黄斑囊性改变的一个组成部分,t-PA有助于将其降解,从而恢复DME。

t-PA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来调节DME的炎症过程。

原文截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cx/141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