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专家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提出了以下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朋友。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疗法:1、中药处方(一)
肝肾阴亏,肝阳化火上扰。
平肝潜阳,滋阴熄风。
降肝汤。
羚羊角0.6克(冲服),生石决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龙9克,竹茹9克,黄芩9克,丹皮9克,郁金9克,钩藤12克(后下)。
水煎,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
张伯臾方。
(二)
瘀血内阻,经隧不通。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方名】加减化瘀止痛汤。
当归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田七末3-6克(冲服),生地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谢桂权方。
(三)
风痰卒中脏腑,蒙蔽清窍。
化痰祛瘀,疏通经络。
温胆汤加减。
制半夏6克,广陈皮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竹茹9克,枳壳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黄政德方。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证论治
2.肝风内动,肝阳暴亢(1)治法:镇肝熄风,平肝潜阳。
(2)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3)组成:怀牛膝15g,代赭石15g(先煎),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生龟甲30g(先煎),白芍药16g,玄参10g,天门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20g,茵陈20g,甘草5g。
(4)备选方:羚角钩藤汤,适用于肝阳暴亢,兼见风火上扰,口噤不开者。山羊角30g(先煎),钩藤6g(后下),白芍药15g,丹皮10g,菊花10g,栀子10g,黄芩10g,牛膝15g,生地黄15g,石决明30g(先煎),生甘草6g。
(5)加减:神志不清,表情淡漠者加石菖蒲、郁金、天竺黄各12g;谵语妄动者加黄连6g,竹叶、莲子心各12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玄明粉15g(包煎);抽搐项强甚者加天麻12g,全蝎、僵蚕各8g,白附子10g,羚羊角粉4g;若痰多黄稠者,加胆南星12g、竹沥10ml。
(6)临证事宜:本方重在镇肝潜阳熄风,对本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尚好,若头痛甚剧,胁痛,口苦面红,便秘溲赤,苔黄,脉弦数,肝火偏旺者,宜加用清肝泄火之品如龙胆草、郁金等对症治疗。
3.肝肾不足,虚火上扰(1)治法:滋补肝肾,清热降火。
(2)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
(3)组成:知母lOg,黄柏10g,山药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熟地黄20g,茯苓15g,泽泻15g。
(4)备选方:杞菊地黄汤,适用于肝。肾阴虚,眼干目涩、头部空痛者。熟地黄20g,枸杞子15g,菊花15g,山茱萸15g,山药30g,丹皮10g,泽泻20g,蒲黄10g,茯苓20g,旱莲草10g,女贞子15g。
(5)加减:目干眼涩,虚热较甚者,加大知母、黄柏用量,并加用枸杞子10g,菊花15g,白薇、银柴胡、青蒿各15g;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各6g,僵蚕8g;心烦失眠,夜寐不安者加柏子仁、炒枣仁各15g,黄连4g,阿胶12g;血虚兼见血瘀、舌质黯或瘀点者,加阿胶、当归、桃仁各12g,川芎20g。
(6)临证事宜:本方重在滋阴清热降火,若头痛面白而恶寒,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阴损及阳,治宜温肾健脾,回阳救逆,养血填精。
4.痰浊内阻,清窍蒙蔽(1)治法:涤痰通窍,化浊开闭。
(2)方剂:涤痰汤加减。
(3)组成:制南星lOg,制半夏10g,炒枳实15g,茯苓20g,橘红10g,石菖蒲10g,人参10g,竹茹10g,甘草5g。
(4)备选方:温胆汤,适用于痰热内闭清窍者。法半夏10g,陈皮10g,胆南星10g,枳实15g,黄芩10g,生大黄6g(后下),钩藤10g(后下),茯苓20g,石菖蒲10g,生甘草5g。
(5)加减:痰热明显者加黄芩12g、生大黄6g、天竺黄12g;纳谷不香者加炒白术10g、鸡内金4g、炒谷麦芽各15g;痰多清稀者加苍术、厚朴各12g;颈项强直者,加全蝎、蜈蚣各6g,石决明30g(先煎),僵蚕8g。
(6)临证事宜:痰浊蕴久化热,症见口苦,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燥湿,化痰行气。
5.肝郁气滞,瘀血阻络(1)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化瘀。
(2)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3)组成:柴胡lOg,枳壳15g,桔梗10g,牛膝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15g,甘草5g。
(4)备选方:通窍活血汤,适用于瘀血阻窍,头痛部位固定如针刺者,当归15g,怀牛膝15g,川芎10g,赤芍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医院,先后荣获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单位、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单位、医院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