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家胡希恕经方治痹经验谈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篇》里,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古人管这种身体疼痛叫作湿痹,而非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脉浮而紧。、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有表症需要发汗,发汗是解表了,去风了,湿去不了,就得加术。(注:表症需要发汗祛风,湿的话需要加术)慎不可以火攻,这句话最要紧,那么这个病呢,他是来表,应该由里往外从表解外,所以从外往里用火攻就错了。用火攻,火攻的法子多的很了,那么古人,这个火攻呢,开始大汗,咱们这个伤寒论讲得很多了。那么火邪他往里头,不但他不能够出来,这种热,那湿更不用说了,反而往里头去。所以从外往里治,有很多的湿家这么治啊,治出肾炎来了。如用火攻、电疗、蜡疗等。

②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这类病,他是阴天下雨都厉害,所以日晡的时候,他就加重。一身尽疼,这个疼的就比上边这个严重一些了,同时发热,那么到这个日落的时候啊,这个疼痛加剧,这个叫风湿。此名风湿,多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与麻黄汤差不多。由于这个他偏于有热,所以他不用术。他用薏苡仁,生苡仁,生苡仁这个药他是一个寒性的去湿药。

③还有一种这种风湿,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脉浮为在表,身重,这个湿特别多,身子就沉,这个组织里边都是水分,感觉就重,身子就沉。汗出,表虚。恶风,这个恶风,黄芪剂。(注:表虚,用黄芪,固表,祛湿利小便)

④风湿相搏,身体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风湿俱盛,同时也陷于阴寒,那么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那么这个既有风,又有湿,又有寒,这个寒呢,不是外边积累的寒,人的机能沉衰,发生阴寒证,所以他这个疼得特别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是凭自己的力量不能翻身。疼得厉害。不呕,说明这里头没停水,也就说没有少阳病了,不渴,里头也没有热,有热得里边渴,也没有阳明病,所以还在表。他一个意思就是这个风湿,自表入里,由阳入阴也在表,这在少阴病,脉仍然浮,但是虚,微而涩,那么里头血液也不流畅,他为湿所主,那么这个就说明少阴病了。少阴病,脉微细嘛。桂枝附子汤主之。这个桂枝附子汤主之,现在我不常用这个方子,这个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附子这个药,你们看神农本草就有,他不但能够驱阴回阳,还能够去湿痹,缓拘挛,这个疼的拘急不利,附子都起这个作用。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是在风湿这地方,是不能用发汗药,这个底下说的小便自利,这个是小便频数,这个小便利和这个小便不利是一个问题。

⑤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全身掣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这个比上边这个桂枝附子汤更重了。他这个湿,停水,他小便不利了。所以这个湿越盛,寒越盛,这个痛越厉害。他这个痛的比上边就厉害。掣痛,他是一种牵掣的痛,而以至于不得屈伸,伸开不能屈回来,屈回来不能伸开,这痛得厉害了,近之则痛剧。不容人摸他碰他,你离他近他都受不了。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这个阴寒得的厉害。这种情况要是特别恶风敏感也有用黄芪的机会,不敏感一般就桂枝汤的情况,桂枝汤也是恶风啊,他汗出恶风,那么像我说的这么厉害,得用黄芪剂,他这个用桂枝甘草汤加术、附。这个身有微肿小便不利,他这个湿盛,所以这个附子还要配合术。

⑥诸肢节疼痛。身体魍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炮))。这个也是历节,中风历节当中的,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就是多发性关节痛了,身体魍羸,这个魍羸啊,医宗金鉴里头呢改个快羸,魍羸就是关节变形。羸者,瘦也,魍,块的意思,那么可见,就一段说的是类风湿。脚肿如脱,所以这个方子也治脚气,脚肿如脱,下肢特别疼,这个脚气病,他这个脚肿如脱,如脱者,就是行路困难,头眩,短气,这个水往上冲的脑袋病,这个胃有停水他短气,这个湿也挺重。温温欲吐,所以胃有停水他就想吐,老想吐。吐不出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方子啊,也常用,他就是桂枝汤去大枣,另外加防风,麻黄,知母,附子,术,他这个生姜啊,加知母,生姜的量比较重,我们在临床上对这个方子,不要守着方子用,要类似这个证候他不想吐,这个生姜量就不要这么大。他这个生姜量很大。我用这个方子治过风湿热,很好使,加石膏就是越婢汤的临床实际应用。那么头前讲的呀,就是要利小便。

⑦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疼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这个少阴病,也在表嘛,身体疼,手足疼,骨节疼,就个骨节疼就是指的风湿这一类的。脉沉者,主要的这个脉不浮了,脉沉者,就是有水饮,里边有水呀。附子汤主之,这个附子汤与真武汤,里边就差一味,这个附子汤他有人参没有生姜,真武汤有生姜没有人参。就是苓、术、附在一起,附子、茯苓、术,来一起加人参、芍药,甘草,这就是附子汤,如果下肢疼,腿疼的厉害,而且发拘挛,这与芍药有关系,而脉沉,这类的痹疼好使。四肢疼痛,重,自下利者,真武汤主之,这个头前我们讲湿痹。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这真武汤就是。

二、总结及临床应用

1、治疗原则:痹痛这类的治疗,利小便发汗,这是原则,尤其这个风湿病,始终在表(注:需要临床再斟酌)。总是以解表这个方剂兼去湿利水的药为正治。

2、病因:汗出当风,这个贪凉饮冷,或久伤取冷。

3、治疗禁忌:这个的多阴,①最忌的不能够从外治,不可火攻,②还有一个临床上常遇着,小便频数,而大便反硬,这个发汗药要注意,不要用。

4、急性慢性的区分。麻黄加术、麻杏苡甘汤,这个都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这个病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也不少,因为到我们这里都是慢性的多,经过西医治疗的不好,找中医,所以遇着的慢性的多,全变成了脉浮虚,或者沉,全是属于少阴病的范畴,发汗药里头都要加附子的。

5、常用方剂。

㈠桂枝汤加术附。我不用这个桂枝附子汤,我用这个整个的桂枝汤。这个桂枝汤咱们都知道了,是太阳病用的,脉浮缓或者浮弱,汗出,但是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全是变成阴虚的证候了。那就用桂枝汤加术附,这个药,这个方剂的应用的机会最多了,无论是风湿,或者是这个骨刺啊,骨质增生都好使,这个你们敞开用,我用这个方子治好的病人太多了。就是桂枝汤加术加苍术、附子。

加减:所以一般这种关节疼,汗出啊,脉浮虚啊,甚至于脉沉。我们用桂枝加术附子,都可以治疗的。但是有几样你要注意:

①加黄芪。真正特殊恶风敏感的,特别的恶风,我们在这个方子可以加黄芪,不用那个防已加黄芪汤就行。就在这个桂枝加术附再加黄芪。

②加黄芪,减附子。他汗也多,恶风特别厉害,没有附子证,脉不虚也不沉,挺浮的,不用搁附子也好使,我就用桂枝加黄芪也治过一个挺重的一个痹证。

③桂枝加量,加茯苓。如果有小便不利的情形,不是说一点尿没有,尿较为少,有些心悸,我们用这个方子,桂枝加量。加茯苓,就是桂枝汤增量桂枝再加苓、术、附。茯苓,茯苓这个药,他治心悸,当然了,配合这个苍术,他利尿的作用也有力量,所以要小便有些不利,心悸明显,或者身上有颤抖的情形,就用桂枝汤加苓、术、附。

④加大黄。尤其这个骨质增生啊,大概是还有尤其这个无论是颈椎脊椎的骨质增生,这个都是压迫神经啊,都是一面的多,影响一半的身子疼,我们遇到这种情形的病啊,要加大黄。这个要注意啊,尤其这个骨质增生最多,加大黄是根据什么呢?这也根据仲景这个书来的。凡是偏疼,他说这个肋下偏疼的,那么这个脉紧弦,寒也。应该以温药下之。温药下之他是用大黄、附子、细辛。

㈡葛根汤加术附。还有一个方子我常用啊,就是葛根汤。葛根汤这个方子啊,你们看这个伤寒论里讲得很好,他说太阳病啊,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背强,我们在临床上也确实是这么用,你看项背强,肩膀,光肩膀疼,疼,运转不自由,这么一种关节病,用葛根汤非常好使,也要加术附。他因为对着这个项背,后头的这个关系,尤其咱们现在说的这个脊髓痨啊,就是结核性的脊髓炎,这葛根汤应用的机会多极了。也是用葛根加附子。还有一种最常见的病,就是腰肌劳损,我自己也得过,我试验过,非常好使,这个不要加术附,就是用葛根汤。所以凡是腰疼,与脊髓有关系的,一般大概都用葛根汤比较好,葛根汤加术附。

㈢越婢汤加术附。另外也有一个方子也很常用,就是越婢汤。这几个方子都很常用的,这个越婢加术啊,这个也在金匮要略里头。他治水肿、风水,越婢汤就治风水,证候上是续自汗出,身肿,古人叫风水。我们用治肝硬变腹水的那个法子不行。你用这个越婢加术,非常好使,但是麻黄得重用。凡是关节疼的有水肿,关节肿,不但疼,他肿,这个你用桂枝汤葛根汤都不如这个越婢加术附。

所以这三个方子啊,桂枝汤加术附,葛根汤加术附,越婢汤加术附,这总在这个治痹疼嘛,最常用不过了。但是这个加减的法子呢,就是头前说的。发汗,利尿,特别恶风的要加黄芪。但是这个麻黄剂,用麻黄的加黄芪的机会,不是没有,也有,但是少。真正遇这种情况也可以加黄芪,不是不可以。真正恶风,表虚的厉害,也可以加。那么这是这个越婢加术附。这三个方子啊,以桂枝汤加术附这个病证啊我们最常遭遇。但是葛根加术附、越婢加术附也常有的,不是没有。尤其这个脚肿啊,脚气这类的病,由于脚肿这种关节疼,大概都都是越婢加术汤的机会多。

㈣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们方才讲的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也兼有。就是关节变形,脚肿,用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机会也有。就是我们说的这个类风湿啊,这个越婢加术附的机会多。那么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应用,大家也可以知道。就是治疗脉管炎(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这个我用这方治过。我用的就是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得加驱血淤的药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桂枝茯苓丸。他这个有桂枝就不用加桂枝了,就再加桃仁、丹皮、茯苓就行了。这个挺好使这个。

㈤柴胡桂姜汤加当归芍药散。还有一种,这在临床上挺奇怪。他也身上疼,但是不关于风湿。或者是他这个疼啊,疼得不剧烈,但是啊没完没了的,甚至于麻痹不仁,尤其这个四肢。这个我常用这个,我常用。

㈥肾着汤。腰冷腹重,只是腰疼,他特别冷,特别沉。这个就吃苓姜术甘汤就行。这个很特殊的病。

㈦当归四逆散。再有这个脉微细,寒腿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就用当归四逆,这个方子,也有时候加减的。他寒的厉害了根据伤寒论说的加吴茱萸生姜啊,他那有肚子疼什么,要没有的话,只是用当归四逆就行。当归四逆他就是桂枝汤细辛代生姜,另外他加的木通,他这个细辛的作用,他与这个附子差不多,他偏于去水,也治这个关节拘挛疼。

(八)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主寒痹,疼痛剧烈。

?

-

希望通过此平台让更多患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战胜疾病。

坐诊时间:周一全天风湿病门诊,周三下午、周日上午痛风门诊(老门诊楼一楼骨伤诊疗中心),周二下午在城东路门诊部,

大家医院







































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
国庆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jh/72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