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703/14337705.html日前,杨某和丁某被工友王某紧急医院抢救室。杨某,男,47岁,视物模糊伴有胸闷、憋气一天,急诊抢救一小时后无效死亡;丁某,男,59岁,视物模糊伴意识障碍一天,入科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生命。一起被送入抢救室的这两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数日前王某他们三个一起打工的好友相约聚餐,酒足饭饱后各自休息。次日杨某和丁某昏睡不起,王某也没有在意。可第三日上午二人醒后诉说看不清东西,且症状逐渐加重。于是王某医院眼科就诊,但未发现异常。可当天下午二人症状继续加重,并且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于是出现了我们文中开头的一幕。这两个人是酒精中毒吗?王某介绍,两工友平日经常饮酒,每日至少白酒一斤,且多年来未出现身体不适,酒精中毒似乎无法解释。是食物中毒吗?三个人吃的一样的东西,另外还有两个工友也吃了些,并未出现身体不适。那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他们喝了“假酒”?医生们脑海里浮现出了这种可能!王某说,三个人喝的是一样的白酒。当晚王某喝得最多,有6两。而杨某和丁某每个人只喝了2-3两。可王某至今无任何不适,假酒的可能性似乎不是太大!那到底会是什么原因呢?患者入院次日,血液毒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杨某,血液中甲醇浓度.5mg/l;丁某,血液中甲醇浓度.8mg/l;对当晚残余白酒的化验结果显示,甲醇浓度%,他们确定是喝了假酒,这是急性甲醇中毒!杨某已经死亡,丁某经两次血液滤过以后,目前恢复了神志,拔除了气管插管。原来,甲醇是一种化学原料,人经口5~10ml,潜伏期8~36小时,可致昏迷;人经口15ml,48小时内可产生视网膜炎,失明;人经口30~ml,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竭,死亡。很显然他们的服用量均已经超过了致死的剂量。可是,血液中甲醇浓度最高(.6mg/l)的王某,为何安然无恙呢?医生追问得知,王某严重嗜酒,他除了当晚喝了假酒外,次日早晨再次喝了7两平日喝的真白酒。而正是早晨的这顿白酒救了他的性命!原因就在,真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对甲醇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乙醇争夺了乙醇脱氢酶,从而使甲醇不能分解为甲醛和甲酸,最终甲醇可以原型形式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不会引发一系列甲醇中毒症状!最终,王某血液中甲醇浓度清零。他也成为第一个住在病房里被医生要求喝酒的人,而且被鼓励越多越好,只要身体允许。甲醇中毒最好的解毒药是甲吡唑,对乙醇脱氢酶的结合能力是乙醇的倍,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但如果找不到甲吡唑,就应该使用乙醇,乙醇对乙醇脱氢酶的结合能力是甲醇的10倍-20倍。必要时,口服商业乙醇饮料是应该被允许的,正如文中的王某,他通过喝市售白酒,成功地将甲醇化解。当然血液透析是医生的杀手锏,一经考虑甲醇中毒,需即刻启动血液透析治疗,如丁某。维生素治疗、纠酸补液等治疗也需要同时启动。如何能够尽早识别“假酒”?如果饮酒后很快出现头痛、头晕、眼痛、视物模糊,眼睛里像是看到了暴风雪,或是难以解释的嗜睡、昏迷,或难以解释的消化道症状,说明您有可能是喝了“假酒”,但由于部分“假酒”中毒患者不一定适合自服乙醇治疗,医院就医。另外,网络上散布的饮酒抗击新冠肺炎是缺乏依据的,即便是真酒,不但对抗击新冠肺炎无益,过量后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误饮假酒更会致命。文/田兆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