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妹科普消除麻风贫困,共享健康生活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7.html

年1月26日是第67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3届“中国麻风节”,主题为“消除麻风贫困,共享健康生活”。为此,红妹将带领大家了解麻风病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能引起周围神经和皮肤组织的损害,导致身体残疾,给病人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根据光谱分类法,分为:未定类麻风病、结核样型麻风病、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界线类麻风病、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瘤型麻风病。

麻风病的传染源

目前公认的麻风病传染源是未经过治疗的麻风病人,尤其是多菌型病人,其皮肤和黏膜损害处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传播。虽然麻风病也是一种动物疫源性疾病,但至今未发现动物感染人的病例。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多菌型病人的上呼吸道是向外界环境中排菌的最主要途径,破损的皮肤也可向外排菌。健康人与具有传染性的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因接触到破损皮肤或吸入含菌飞沫而受感染。

麻风病的侵入途径

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以呼吸道为主要入口,特别是当这些部位的黏膜有破损时,更利于麻风杆菌的侵入。

麻风病的易感人群

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在麻风杆菌侵入后能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会将麻风杆菌杀死而不发病,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杆菌易感。在麻风病高流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很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即使是夫妇双方有一人患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麻风病人的家属发病率较高,除长期密切接触外,与遗传体质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麻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麻风病人都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麻风病的皮肤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很大;可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溃疡、疱疹、萎缩、瘢痕、角化、钙化、鱼鳞病样变、毛发脱落,闭汗、皮肤干燥、指(趾)甲等损害,还能造成耳、眼、口腔、咽、鼻、淋巴结、肝脏、脾脏、生殖器、心脏、骨骼和神经等器官的损害。

麻风病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推荐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麻风病。三十多年的防治经验表明,该联合化疗方案快速杀菌、高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目前仍然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只要早期发现和治疗,就可完全治愈,不留残疾。麻风病实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凡经确诊并报告的麻风病人都能得到国家免费提供的联合化疗药物治疗。

麻风病的十条可疑线索

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麻风病:

1面部微红,似酒醉面;

2面部浮肿,不痛不痒;

3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4癣样环疹,麻木不痒;

5斑块结节,慢性不痛;

6皮肤麻木,皮干无汗;

7耳垂肥大,眉毛脱落;

8手指弯曲,肌肉萎缩;

9吊脚跛行,兔眼歪嘴;

10足底溃疡,经久不愈。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虽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并不可怕。麻风杆菌的活力很低,离开人体后,如无合适条件,很快就会死亡。正常人对麻风杆菌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平时与麻风病人接触如果体表皮肤无破损,也很难被传染上。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很大程度减少麻风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和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麻风病高流行区,在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杀灭病人体内的麻风菌,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控制措施。麻风病经过6个月到2年的规则治疗便可治愈,特别是早期发现的病人,不但能够治愈,而且不会遗留残疾。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ld/88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