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膜系人体最大的腹膜皱襞,如一“围裙”覆盖在小肠、横结肠前方。由4层腹膜构成,前两层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第一段向下伸展约14~36cm,然后返折向头侧,移行成为后两层至横结肠,正对网膜带。通常前后二层呈融合状态。位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又称胃结肠韧带;大网膜后两层与横结肠及横结肠系膜相融合。
大网膜可储存脂肪,还可阻止腹腔感染扩散,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当腹腔内发生炎症时,大网膜即向病灶处移动,并将病灶包围粘连,以限制炎症蔓延。在外科手术中,大网膜常作为修补充填材料。
大网膜可发生的病变较多如炎性病变(急性炎症、慢性硬化性大网膜炎、结核、放线菌、寄生虫等特殊感染性病变)、囊肿和肿瘤性病变、创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梗死、扭转、门静脉高压性大网膜静脉曲张)等。
本文着重介绍急性原发性大网膜炎。
病例介绍
现病史:患者男,30岁,急性右侧中下腹疼痛3天,局部压痛明显。临床怀疑“阑尾炎”。
超声声像图表现如下:
右中腹患者腹壁压痛明显处腹壁深面可见一范围约62mm×17mm稍高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回声尚均,中央可见范围约14mm×6mm低无回声区,与前腹壁粘连,与肠管之间移动度正常。阑尾区未见明显异常包块。
超声动态显示局灶增厚网膜与腹壁、肠管活动关系正常与粘连部位动态对比
急性原发性大网膜炎部分病例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好转,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病变网膜组织。
各种大网膜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急性炎症多表现为增厚大网膜边缘锐利、清晰,内部回声略增强,原发性炎症仅与壁层腹膜粘连,继发性炎症邻近原发病灶。原发性肿瘤多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不均匀低回声肿块。结核性增厚的大网膜多呈饼状,回声高低间杂。转移性大网膜增厚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回声中等或较低,并伴有低回声结节,CDFI能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超声医师可根据大网膜改变的声像图特点,判定大部分病变的性质。当不能确定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认。
腹部超声检查由于肠气干扰较严重、腹腔内脏器相对结构较复杂,超声显示欠佳,故对于腹部的超声检查因更加注重解剖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超声声像图改变,如通过网膜增厚、回声增强来间接寻找、诊断阑尾炎等急性炎性病变。超声诊断是建立在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知及其声学改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我们超声工作者只有对人体解剖结构及超声基础有系统的认知才能够对疾病的诊断有敏感性!感谢浙江医院程善心老师长期以来分享胃肠超声病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熊建群,黄季春,谌谨寰.超声诊断大网膜病变的初步评价[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04):39-41.
[2]陈建荣.大网膜病变的超声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05):-.
[3]金航.大网膜正常解剖及其病变的CT研究[J].放射学实践,(02):-.
[4]王睿林.原发性急性大网膜炎6例诊治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12):.
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望大家留言指正,感谢您的阅读!
超声学习交流群
扫码加好友,进群学习更快乐!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