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是不是要失明了?
不少老年朋友总有这样的担忧
可能很多人无法感同身受
一张图告诉大家
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
白内障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人眼中有一枚透明的镜子,学名就叫晶状体。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让光线透过,另一个是起到聚焦的作用,当这个镜子变浑浊,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内障形成了。
关于白内障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衰老、辐射等使晶状体蛋白变性浑浊;
眼部其他疾病影响:比如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内环境改变,使得晶状体蛋白浑浊;
多种全身疾病也能导致晶状体变混:如糖尿病、肾病、免疫性疾病等。
得了白内障
早期主要是看东西模糊
像隔着毛玻璃
戴眼镜也无济于事
有些会有视物重影、
色彩降低、眩光等
如果要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大家可以试着在自己眼前
挡一块毛玻璃
白内障越重
遮挡的毛玻璃越厚,直至失明
老年性白内障和老花眼之间
有怎样的区别呢?
老年性白内障和老花眼是两种疾病
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晶状体
这是我们眼睛中的一枚小镜子
它的主要功能是透光和调节聚焦
随着年龄增大,
这个镜子变浑浊了,透光性能差了
就是白内障
这个镜子弹性差了,聚焦功能减弱了
就是老花眼
因为白内障和老花眼
都跟年龄密切相关
所以往往并存
老花眼一般40岁以后
会有比较明显的自我感觉
看近看不清,需要稍微拿远一点
而白内障一般50岁以后
症状逐渐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加
70岁以上老人基本都会有白内障
他们之间的区别,最简单的一点
老花眼戴上老花镜能看清
而白内障呢
无论你怎么戴眼镜都看不清
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着区分一下
有些小孩一出生就得白内障,
白内障会遗传吗?
这种是先天性白内障,这种类型的白内障是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引起的,大致可分为三种:
基因变异引起,这类患者家族里常有其他发病者;近亲婚配后代的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要比随机婚配后代的发病率高10倍以上。
非基因变异,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或病毒感染等,可能导致胎儿晶状体发育不良,这部分先天性白内障不一定会遗传。
还有一部分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原因不明。
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如果早期就有视功能障碍,建议尽早手术治疗,而且术后需坚持进行视功能训练,否则错过治疗时机,患儿的视功能将不可逆地受损。
早期白内障的朋友
有没有减轻或缓解症状的办法呢?
晶状体的氧化损伤
是目前我们比较确定的
白内障发病原因
所以在白内障早期
我们建议尽量减少这些损伤
比如一年四季凡是阳光强烈时
最好戴合适的墨镜
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戒烟等减少晶状体的氧化损伤
那么通过白内障手术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最佳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呢?
术后视力又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呢?
壹
白内障手术如何操作?
现代白内障手术
就像刀尖上的舞蹈
是医生精湛操作与精密仪器的完美结合
具体方法是将已浑浊的晶状体
用超声乳化或激光方法摘除
再植入人工晶体
方能使其复明,达到理想视觉效果
熟练的手术医生的确可以5分钟完成操作,但不包括术前麻醉、消毒等准备
贰
最佳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
过去人们常说要成熟才能做,那是由于当时的手术技术不成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冒的风险大,所以大家就觉得手术能拖就拖。现在常规的方法是超声乳化手术,手术技术已经非常安全了。
一般而言,白内障患者视力在0.4左右,就可以考虑手术了。最好不要等到看不见了才做手术,一直看不清东西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成熟和过熟的白内障手术会难做,手术风险会增加。
叁
术后视力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关于视力恢复
我们要用一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的眼睛好比照相机
白内障手术相当于换个磨花了的镜头
镜头换好了
要有好的胶卷,才能有好的照片出来
这里的胶卷,换到眼睛里
就是视网膜
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说的眼底板
如果眼底板质量好
视力恢复到1.0完全可能
但因为老年人
很可能合并眼底板的病变
比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老年性黄斑变性等
所以术后视力因人而异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