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世~
咳嗽,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是着凉还是干燥都有可能导致咳嗽。但是咳嗽了吃药却怎么也不见好又是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吧!
“咳嗽”一症的原因一般有“外感”、“内伤”二大类。外感咳嗽现代医学(西医)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内伤有“肺结核”、“肺心病”、“肺癌”和部分因外感引发的“上感”“急支”。迁延不愈而致“慢性支气管炎”。
1
咳嗽的成因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人体正气的虚弱和不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为外邪侵袭肺系,脏腑功能不足,嗜烟好酒,过食肥、甘、辛、辣,酿湿生痰,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而致肝失紊达,气机不畅而致气火循经犯肺。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致肺气功能失常,气上逆等等这些因素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2
如何治疗?
治疗上首先应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分辨清楚。
一般“外感”引发的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如恶寒、发热、头痛等一系列常伴肺表症的临床表现,“外感”咳嗽大致上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
(1)风寒咳嗽
风寒侵袭肺脏,以致肺气失宣,临床上以“严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上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原则。
建议选用如甘草、麻黄、杏仁、桔梗、紫苑、百部、陈皮等。时感口渴,心烦发热,加生石膏、桑皮、茯苓。
(2)风热咳嗽
风热犯肺,以致肺失清气。临床上以咳嗽频剧、气粗、咳声嘶哑、咽燥咽痛、痰黏或黄、咳时有汗、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有恶风、身热等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以上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原则。建议选用如: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等。
若肺热、身热重者加黄芩、知母,咽喉难适者加射干、豆根、口干咽燥加南北沙参、花粉。咳剧痰重者加浙贝、枇杷叶。
(3)风燥咳嗽
风燥伤肺,以致肺失清润。临床上以“干咳”、连声作哑,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症,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脉浮数和小数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以上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为原则。建议选用如: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淡豆豉等。
若有干咳,津伤甚者加麦冬、北沙参等以生津润肺。热重口渴加生石膏、黄芩等清热。
一般“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有它脏病症,多为虚实杂症,或本虚标实。大致上可分为“痰湿蕴肺”症。“痰湿蕴肺”症,“肝火犯肺”症,“肺阴亏损”症。
(1)脾湿生痰,上渍于肺,以致壅遏肺气。
临床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好或带灰色。晨起或食后咳重痰多,胸闷脘痞,呕恶食减,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原则。建议选用:半夏、橘红、茯苓、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苍术、厚补、陈皮、甘草等。
(2)痰热壅肺,以致肺失肃降。
临床上以“咳嗽,气息相促,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肋胀痛,咳有隐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为”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为原则。建议选用:茯苓、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等。
(3)肝郁化火,以致上逆侮肺。
临床上以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时敢感痰滞咽喉而咯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肋胀痛,咳时隐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加,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以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为原则。建议选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等。
若有咳嗽日久不减,加北沙参、麦冬、花粉、诃子等润肺生津。
(4)肺阴亏虚,虚弱内灼热,以致肺失润降。
临床上以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为表现形式。
药师支招:治疗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原则。建议选用: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川贝、杏仁、桑白皮、地骨皮等。
若见干咳短促、口干咽燥,加五味子、诃子,润燥收敛。
温馨提醒:请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购药。
小世告诉大家:夏季养生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夏季温度高,是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但一定要选择正规权威医疗机构哦。看中医,用好药,就到山东世医堂。可刷医保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