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裂内的良性囊变,是什么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诊断要点。

作者

白开水

来源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脉络膜裂是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脊液间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呈狭长的“C”字形,是胚胎时期脉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所残留的裂隙。

发病机制

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的原因。它是发生在脉络膜裂内的良性囊性病变,可能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神经上皮性囊肿。

临床表现

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查体或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的病人自叙头疼、头晕、癫痫,后期证实与该囊肿没有直接关系。

CT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多发于单侧颞叶,体积较小,右侧略多于左侧,与蛛网膜囊肿的特点相同:病灶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接近脑脊液密度,囊肿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最大层面一般位于环池旁。

病例1

MRI表现

冠状位可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纺锤形囊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为特征性结构,有利于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T2WI信号稍高于脑室内脑脊液的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周围脑质均未见水肿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病例2

病例3

鉴别诊断

1、蛛网膜囊肿:与脉络膜裂囊肿的密度一致,但多位于颞叶前方或邻近环池内。

2、表皮样囊肿: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塑型状生长,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匀。

3、脑软化灶:年龄较大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病史,,临床上多有相应部位的神经症状;CT和MRI还可发现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及脑沟的扩大。儿童常可追溯到早产或外伤等病史,有利于诊断。

4、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是穿支动脉自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引起软脑膜内陷造成的,其发生部位以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最多,直径常小于5mm,常双侧对称分布;另外矢状位扫描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

5、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彭成法,黄文雅等.儿童脉络膜裂囊肿的临床表现及CT、MRI特征[J].临床医学工程,,23(9):-..09..

[2]陈纲,刘康,印弘等.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J].磁共振成像,,(3):-..03.03.

[3]王磊,裴昌君,蔡维波等.脉络膜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0(21):-...21..

[4]邹子仪,高振华,胡晓书等.脑脉络膜裂MRI解剖研究及脉络膜裂囊肿影像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4):-..04..

[5]刘国宁,刘艳,赵彤等.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3):-..03..

征稿

点击右侧蓝字可看征稿要求:有人说,这是史上最有诚意的招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危害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yn/8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