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RajatDhar教授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应用金标准PET来实现大量SAH患者队列(有或无DCI)的CBF的体素测量,以便量化存在的局部低灌注程度;目的是确定低灌注负荷(即25mL/g/min阈值以下大脑的比例)是否比全脑CBF测量值更能代表SAH后DCI的存在。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几十年来,人们已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会降低,其与早期的脑损伤及伴随的脑代谢受损相关,迟发性的CBF减少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这一过程被称为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cerebralischemia,DCI),此严重并发症可导致SAH幸存者预后不良。评估DCI病程和严重程度的最佳方法仍不清楚:尽管脑血管痉挛是DCI的常见合并症,但其并不能完全解释SAH后局部灌注不足或迟发性梗死位置的分布。许多研究采用各种技术来检测DCI患者的灌注减少,如CT灌注和MR灌注成像或侵入性CBF探头。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只测量了整个大脑、半球或在特定血管区域内的平均CBF,或者监测探头周围区域的CBF。这些技术很可能无法捕获(甚至可能掩盖)多病灶进展过程(如DCI)中内在之间的差异性。阐明SAH患者的全脑CBF分布可以准确量化大脑受低灌注影响的程度,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报道。考虑到这种评估可以更好地确定DCI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特别是在局灶性或多灶性缺损的患者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RajatDhar教授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应用金标准PET来实现大量SAH患者队列(有或无DCI)的CBF的体素测量,以便量化存在的局部低灌注程度;目的是确定低灌注负荷(即25mL/g/min阈值以下大脑的比例)是否比全脑CBF测量值更能代表SAH后DCI的存在,结果发表在年5月的《JournalofNeurosurgery》上。
研究方法及结果
该研究的纳入标准:1)动脉瘤性SAH;2)DCI风险期间(第4-14天)进行PET成像检查;3)头部CT图像具有可用性,选择与患者PET成像时间最接近的可用的图像。如果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处理PET或头部CT扫描不能与PET图像对齐,则排除患者。最后,共有6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在DCI风险期间(SAH后中位数8天,IQR:7-10天)行15OPET测量局部CBF。排除头部CT研究中可见的异常脑部区域,包括出血和梗死区域。低灌注负荷被定义为正常外观大脑中CBF25mL/g/min的PET体素的比例。比较做PET时有DCI和无DCI的患者的整体CBF和低灌注负荷。对于有DCI局灶性损伤的患者,作者还比较了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半球的平均CBF和低灌注负荷。结果提示,23例患者(38%)在做PET时出现临床DCI。具体临床特征见表1。
表1.比较PET时有DCI的患者与无DCI的患者队列的临床和生理特征
与无DCI的患者相比,患有DCI的患者在PET研究时具有较高的平均动脉压(MAP:±14vs±12mmHg,p0.),PET检查时18例(78%)患者正在接受血管加压药物治疗。虽然DCI患者的总体CBF没有显著降低(平均39.4±11.2vs43.0±8.3mL/g/min,p=0.16),但低灌注负荷更大(20%,IQR:12%–23%vs12%,9%–16%;p=0.)(图1)。
图1.PET时存在DCI的患者与不存在DCI的患者相比,存在低灌注(CBF25mL/g/min)的脑比例(Mann-WhitneyU检验,p=0.)
作为DCI的预测因子,低灌注负荷优于总体CBF(曲线下面积0.71vs0.65,p=0.)。治疗有效的患者与PET检查时仍无改善的患者相比,总体CBF和低灌注负荷均无差异。尽管13例有局灶性缺损的患者症状侧半球的CBF并不低于对侧半球,但症状侧半球的低灌注负荷有增加的趋势(21%vs18%,p=0.)。
结论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治疗,但DCI患者的低灌注负荷更大,MAP更高,总体CBF相同。同样的,在有局灶性缺陷的DCI患者的症状侧半球中,即使平均CBF与对侧半球相似,但低灌注负荷更大。在SAH后评估低灌注负荷可能比测量不同脑区域中的平均CBF能更好地反映DCI的程度。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李磊医师
同济医院
审校
李轶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血栓负荷评分及早期脑缺血可预测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突然死亡的危险因素WFNSⅠ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