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教授葡萄膜炎的精准管理,眼底影像少不

中科公益爱心 http://www.bdfyy999.com/

编者按

第二届中国眼科女医师学术大会内容丰富充实,大师论坛和专项培训让大家领略到眼科大咖们的学术风采,也让与会者学习到了各个亚专科的前沿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在眼底病及葡萄膜炎专题的大师论坛上,医院的杨柳教授发表了关于《葡萄膜炎与眼底影像》的专题演讲。会后,杨教授接受《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进一步对葡萄膜炎的诊断、管理及眼底影像的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分享了其团队的一些研究成果。

FFA+ICG:精准诊疗,个性化管理

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葡萄膜炎在临床上按发病的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因此,一般来说葡萄膜炎不仅要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也应该做脉络膜血管造影(ICG),这两个是都必须做的。杨教授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前葡萄膜炎患者,通过超广角的FFA和ICG检查,发现眼底周边部也有炎性的表现。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一些前葡萄膜炎在治疗上很难停药或者容易复发的患者,杨教授也建议大家做FFA和ICG检查,明确眼底周边部是否存在炎症,以便更精准地对疾病进行诊疗和管理。但在随访中无需每次都复查ICG,可以根据FFA的变化个性化管理,有的患者可以间隔时间长一些再复查ICG。

VKHvs中浆:早期诊断是关键

典型的VKH和典型的中浆是很容易鉴别的,不容易混淆,只有在和激素相关,或者中浆误诊为葡萄膜炎或VKH而使用了大量激素治疗,而发展成泡脱,这种情况下就难以鉴别了。但是在疾病早期,通过典型的FFA表现还是比较容易鉴别的。比如VKH会有多湖样的荧光堆积,此外还要结合全身的表现,比如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表现,FFA还可见到点状的、成簇的高荧光,这是葡萄膜炎的一些特点;而中浆可能是单个点或者多个点的荧光渗漏,典型的如炊烟状或墨渍状扩大的荧光渗漏,通过这些FFA表现是容易鉴别的。但是如果这两个疾病都发展到泡脱,尤其到后期很多地方都存在视网膜脱离,这时是容易混淆的。因此,杨教授强调,早期正确的诊断对于疾病的鉴别和诊疗策略的制定是很重要的。

OCT:葡萄膜炎管理的“好帮手”

OCT目前临床应用广泛,是一种无创的检查,在很多疾病的诊断、随访中都起到了很大的应用价值。杨教授介绍到,在葡萄膜炎管理方面比如累及到眼后节的一些患者,急性炎症时脉络膜厚度会增厚,随着治疗后疾病的好转,脉络膜厚度会恢复到正常的厚度;而慢性的葡萄膜炎脉络膜厚度反而比正常要薄。因此,通过OCT这种无创的检查,可以随访评估治疗的预后情况,尤其是急性期的脉络膜增厚,通过治疗好转,脉络膜厚度恢复正常,这也证明了治疗是有效的,这也是很有价值的,是葡萄膜炎管理的“好帮手”。

Angio-OCT:具重大价值,但不能“独挡一面”

Angio-OCT目前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了,在葡萄膜炎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杨教授的研究团队也做了相关研究和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葡萄膜炎很多的改变是发生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Angio-OCT检查结果与正常的对照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此外,还有很多疾病通过Angio-OCT检查可以定位到病变到底是在哪一层,或者说缺血是在哪一层,这也是Angio-OCT的价值所在。但是杨教授也强调,Angio-OCT对于葡萄膜炎和其他疾病来说,不能单靠这一检查手段来提供足够的信息,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影像检查以确诊。

专家简介

杨柳,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党委副书记,眼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眼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年由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一直在医院眼科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年11月至年12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读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视神经、视网膜的再生和修复,并就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的神经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期在美国哈佛医学医院做访问学者参与视网膜、青光眼和葡萄膜疾病的临床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精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疑难白内障手术。在国内率先提出视网膜疾病包括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等致盲性疾病需要神经保护的概念,主要致力于视神经再生、视网膜葡萄膜疾病光感受器细胞损害和保护的研究,构建多模式影像诊断平台和多学科诊断平台在葡萄膜疾病的诊断治疗。并积极推广眼病健康知识的普及,曾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健康北京》,以及其他地方台进行眼病知识的传播。主编及参编《眼科学》(八年制教材)《眼科学》(十二五教材)、《葡萄膜炎图谱》、《中华眼科学》、《实用眼科学》等著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yy/144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