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眼底病治疗是一个日新月异,不断开拓发展的领域。抗VEGF药物的发明,带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让很多难以治疗的眼底疾病得到了转机。BCVA即最佳矫正视力,是眼底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指标。拜耳公司秉承BCVA的理念,创办了拜耳中国远景学院(BayerChinaVisionAcademy),给中国眼科临床医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此次BCVA开年学术团拜会邀请了国内众多眼底大咖,分享常见眼底疾病治疗进展,探讨临床热点话题。让我们一同回顾其中精彩内容吧!
主席:许迅教授
会议开始,上海交通医院许迅教医院赵明威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进行致辞。许迅教授表示,拜耳打造BCVA中国远景学院,是朝着共同聚焦眼科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前进,为眼科医生创造更多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机会。拜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学术平台,也带来许多惊喜的眼科药物。如阿柏西普在中国上市至今,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5的DME患者首选,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去了光明。
主席:赵明威教授
赵明威教授也对此次会议进行了高度赞赏,他指出BCVA中国远景学院兼具学术性和实效性。通过这一平台,使眼科医生能够博采众长,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带去最先进的学术成果和创新思想。
双效倍治,鼎力见证孙旭芳教授:DME治疗理念变迁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孙旭芳教授我们详细介绍了推动DME治疗理念变迁的三大因素。
在疾病发病机制方面,早期发现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是DME患者视力障碍的始动原因。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DME与DR患者眼内VEGF和PGF水平显著升高,其稳定性破坏是疾病发展的元凶。其中PGF促进VEGF发挥更强的致新生血管作用,同时导致炎症发生。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从眼底彩照到OCT、OCTA,影像内容更加系统全面,更多眼底细节被看到。年,DME基于SD-OCT的TCED——HFV分类系统被提出。高清OCT和OCTA让多维度的疾病检查和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在治疗手段方面,从以往的激光治疗,发展到激素治疗,再到近年来的抗VEGF治疗。阿柏西普可同时抑制VEGF和PGF,发挥抗炎和抗新生血管双重作用。更高浓度和更长眼内抑制时间,使其能发挥更优的临床疗效;5针强化治疗+2Q8维持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黄斑结构,提升患者视力。此外使用阿柏西普后,视网膜组织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国内外权威指南已经将阿柏西普推荐作为DME一线治疗,视力<0.5的DME患者首选阿柏西普。
文峰教授:RPE隆起nAMD的治疗新思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为我们分享了RPE隆起nAMD患者的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位于Bruch膜和视网膜之间,使视网膜免受有害因素的攻击,对视觉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RPE层复合体结构稳定是正常视觉功能的基础。
nAMD导致的RPE隆起指由于新生血管或渗出物进入到RPE层下间隙,导致RPE层与下方的Bruch膜在解剖学上分离,主要原因是1型CNV(PED或PCV)。RPE隆起短期内视力可不受影响,随着病变加重患者视力下降,治疗刻不容缓。RPE隆起的治疗目标在于RPE层下消除积液、消除隆起。
文峰教授指出,抗VEGF药物治疗RPE隆起具备优势:治疗安全性更高,可快速穿透RPE层;治疗PED、CNV、PCV,可提升视力及改善解剖学结构;单抗类无效患者换用阿柏西普,可有效消退视网膜下积液和PED。在抗VEGF药物中,阿柏西普更具优势,因为其能通过主动转运穿过RPE层,结合速率快、高亲和力、更长抑制时间、高摩尔浓度,可有效改善视力和解剖学结构;治疗间隔更长、治疗频率更低,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大咖智汇,鼎力畅谈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环节由李筱荣教授、林晓峰教授主持,戴虹教授、张文芳教授、严宏教授、王敏教授、宫媛媛教授、张含教授、袁玲教授、陆慧琴教授为讨论嘉宾,围绕nAMD和DME抗VEGF治疗的问题各抒己见。
1.您在使用阿柏西普治疗nAMD的经验中有没有哪些患者疗效更好?
陆慧琴教授:在阿柏西普未进入中国临床时,治疗nAMD多使用雷珠单抗或者康柏西普。对于隐匿性AMD患者,如果长时间视网膜下积液不能消退,换用阿柏西普后,积液可以进一步消退,视力得到改善。另外,对于PED患者,特别是纤维血管性的PED,换用阿柏西普后,无论是从PED的高度还是宽度上都会得到明显的消退。因此临床上Ⅰ型CNV或者有明显纤维血管性的PED患者,我都会优先选择使用阿柏西普来治疗,可以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并缩短治疗周期。
张文芳教授:像PCV,包括隐匿型CNV,或者文峰教授提到的RPE隆起nAMD等此类患者,选择阿柏西普治疗疗效更好。
2、您认为存在RPE层下病灶的nAM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一致性?在选择治疗药物时有哪些考虑?
宫媛媛教授:并非所有的PRE隆起nAMD患者都可以通过抗VEGF治疗。但对于临床中活动性病灶,应该进行积极主动的治疗,首选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如阿柏西普。
王敏教授:对于RPE下有新生血管或者积液的nAMD患者应该进行治疗。阿柏西普具备高亲和力、双机制和高摩尔浓度的优势,对于顽固性nAMD的患者首选阿柏西普治疗。
3、有研究显示融合蛋白类药物对DME尤其是视力较差的DME治疗疗效更佳,与其抗新生血管及抗炎的双机制有关,您的临床体会如何?
严宏教授:DME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高糖基化损伤、氧化损伤和炎症损伤等,需要长期持续用药。阿柏西普既可以抗炎又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对DME的治疗更持久,效果更好。
袁玲教授:在临床上,对于低视力的DME患者,选择阿柏西普效果更佳,因其融合蛋白双机制消除黄斑水肿相对于其他药物来说可能会更快一点,时间更短一些。
4、DME患者在进行抗VEGF治疗时,水肿消退和视力提升有时是不太同步的,对此您怎么看?
戴虹教授:视网膜厚度和视力是眼底黄斑疾病治疗的主要观察指标。对于DME患者,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治疗疗效和疾病活动程度,两者是“或”的关系。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疾病早期或者晚期可能表现为不同步。在DME早期阶段,有的时候形态学改变早于功能性的改变,先出现水肿再出现视力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早以水肿为指标开始进行治疗。在疾病的晚期阶段,有时候水肿消退但是视力并不提高,这种时候治疗的意义不大,提示我们应该尽早治疗。
张含教授:视网膜厚度与视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但这也提示我们对患者应该进行个性化治疗。可以通过基线OCT的一些指标,如炎症高反射点或水肿的类型,预测患者视力预后。同时,应该早期足量足疗程进行治疗。
优化管理,鼎力相约金学民教授:最大化视力获益
医院金学民教授介绍,DME是导致中国DR患者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DME患者视力优化方案迫在眉睫。年AAO的DR指南指出,对于视力下降到需要进行抗VEGF的CI-DME患者:治疗CI-DME的方案是起始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4~6个月,视情况(若视力或中央黄斑厚度没有改变,或视力达到20/20,或DME消退)允许延缓治疗。一旦发现黄斑中心厚度增加或者视力下降,则需要继续注射治疗;若连续随访发现无需治疗,随访时间间隔延长至最长4个月。这种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明显减少注射次数,且同时获得良好的视力。亚洲DME指南推荐早期接受抗VEGF至少5-6次的初始负荷剂量,从而实现最大化视力获益。
金教授指出,随着医保支持和医疗条件改善,早期持续的治疗可作为DME患者最大化视力获益的原则。阿柏西普显著疗效源于其独特结构及双重作用机制,支持最大化视力获益;同时打针次数少,可维持长期获益,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孙晓东教授:T&E方案在nAMD患者中的优势与应用
上海交通医院孙晓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nAMD患者抗VEGF治疗T&E方案的心得体会。nAMD病程进展迅速,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第三大致盲眼疾。孙晓东教授指出,应用抗VEGF治疗nAMD是由繁至简、确保长期疗效的最佳治疗频率的探索历程。然而,研究显示,仅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可以完成负荷期治疗,此后坚持治疗的患者比例低。真实世界中的PRN方案因每月随访困难导致治疗不足,因此长期视力预后不佳。
TE方案的出现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EURETINA调查显示,78%医生更倾向于使用T&E模式或TE与PRN的混合治疗模式。研究表明,与雷珠单抗相比,接受阿柏西普主动治疗的患者可得到更高的视力获益。阿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的TE治疗间接比较表明,两年内阿柏西普所需的注射节省6针,减少6次医院就诊次数。阿柏西普治疗nAMD真实世界四年结果显示,TE方案可以有效维持视力获益长达4年。阿柏西普TE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并长期维持患者视力,延长治疗间隔,减少患者负担。
大咖智汇,鼎力畅谈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环节由陈有信教授、赵培泉教授主持,吕林教授、俞素勤教授、窦宏亮教授、孙大卫教授、陈芝清教授、王红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围绕DME和nAMD抗VEGF药物治疗和患者管理方案进行讨论,寻找视力获益的最优解。
1.美国指南推荐DME治疗loading4-6针,阿柏西普共识推荐5针,治疗DME为什么要loading更多针数?
王红教授:DME血管破坏是一个持续性进行的过程,DME的整个治疗则是修复的过程,因此在使用抗VEGF治疗时,起始就应该加大治疗剂量。
窦宏亮教授:DME不仅是眼部疾病,高血糖还会影响全身情况。在DME的治疗过程中,抗VEGF治疗往往要5针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情况。
2.超过一半nAMD患者loading3针后(治疗过程中)就中断了,这样的患者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芝清教授:3针治疗后中断治疗的nAMD患者在临床中还挺多的,有一部分原因归于医生与患者沟通未到位,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应答不佳,因此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应从医患沟通、患教工作等方面进行改进。
3.如何看待TE方案的实用性,TE方案在临床中如何更好开展?
俞素勤教授:PRN是一个被动方案,而T&E是主动治疗,既能减少注射次数,又能维持视力获益,能减少患者注射和就诊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还能简化治疗流程,医院压力。TE同时也是个性化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摸索最适宜的治疗间隔。TE方案不等于过度治疗,即使患者视力和解剖学结构都有所改善,但从更精细的检查如OCTA中还是可能发现病灶的存在。国内要想更好地落实T&E治疗,应优化预约就诊流程和患者管理系统,维持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吕林教授:抗VEGF治疗TE方案是DME的理想的方案,应该在全国进行推广。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患者随访间隔在两个月以上,部分患者在治疗一年后可延长到四个月。
孙大卫教授:DME的T&E治疗方案可以最大化视力获益,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减少随访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
小结
本次拜耳BCVA中国远景学院开年学术团拜会聚焦眼底病治疗理念、手段和患者管理方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阿柏西普TE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并长期维持患者视力,延长治疗间隔,减少患者负担,成为各大指南的DME治疗首选,能够为更多患者点亮光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