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脊髓?什么是脊髓炎?
首先我们药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脊髓?
“髓”就是分布于骨腔内的一种膏样物质,根据髓所分布部位的不同,髓又分三种,即脑髓、脊髓、骨髓,藏于脑颅腔内者称为脑髓;藏于脊髓管内者称为脊髓,脊髓上通脑髓,下贯尾骶;藏于骨腔内的则为骨髓。统称三髓。
脊髓是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部分,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位于脊椎骨组成的管道(椎管)内,成人直径约1cm,全长42~45cm。脊髓的上端连接延髓,沿椎管下行,从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下端呈圆锥形圆锥尖端延续为一细丝,称终丝,终丝向下经骶管终于第2尾椎的背面,成人脊髓全长约42~45厘米,终止于第一腰椎。脊髓可发出哪些神经?脊髓自上而下共发出31对脊神经,包括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和尾神经(1对),分别支配身体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脊髓位于椎管(脊椎内部)内,除了造血功能外,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脊髓与脊柱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二者生长速度出现不平衡(脊髓的生长速度慢于脊柱),成人脊髓的下端仅达第1腰椎下缘,因此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围绕终丝集聚成束丝呈垂直下降,形成马尾。由于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所以临床上一般在第3~4腰椎间进行穿刺。
什么是脊髓炎?
脊髓炎是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常见脊髓炎有化脓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急性坏死出血性脑脊髓炎、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结核性脊髓炎等。
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变常为横贯性,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多有轻度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病理改变为炎症和变性,主要表现为软脊膜和脊髓水肿、变性、炎症细胞浸润、渗出、神经细胞肿胀,严重者出现脊髓软化、坏死、出血,慢性期神经细胞萎缩,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本病急性期脑脊液检查可有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中医诊断
辨证:
本病以肢体瘫痪、麻木,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一般初期多为实证,可见发热、咽痛等,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后期多为虚证,可见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肌肤干燥,麻木,遗尿等症。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脊髓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舒适、整洁的病室环境,限制探视,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要戴口罩,防止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
二、病情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评估病人运动和感觉障碍的平面是否上升,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呼吸费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及排除情况,肠鸣音、尿潴留或小便失禁、便秘等,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大剂量激素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三、排便异常:对便秘腹胀者,宜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可口服麻油、麻仁丸,必要时用开塞露塞肛或灌肠等;对大便失禁者保护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紫草油或爽身粉等。
四、吞咽障碍:尽早鼻饲,防止坠积性肺炎,吞咽功能恢复后,可采用小口、软食、慢咽或空咽来诱导吞咽,进食过程中严防误吸发生。
五、心理护理:病人常因突然瘫痪、生活不能处理而沮丧,护士应善于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关心、体贴、尊重病人,多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了解本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肯定和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治疗
治疗:
“清毒养络疗法”的治疗原理:
第一阶段:治疗以祛邪为主,治当解表清热,疏风利湿,主要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为第二阶段治疗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邪毒渐去,扶正补虚,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
第三阶段:活血通络,恢复自身的身体机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结
vx:bjrjxk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