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跳财我看是面肌痉挛

近日,我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亲戚左眼老是跳,伴随着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当时做了颅脑MRI检查,发现面神经受压,确定就是面肌痉挛。现在很多人对面肌痉挛的认识还停留在《乡村爱情》中的赵四脸歪、嘴歪的搞笑表情上,其实到那个时候很难受了,早诊断,早治疗,越拖越严重!

面肌痉挛多为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诱因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抽动。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时产生

。下图是面肌痉挛和面瘫的区别:

一、病因

目前仍将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面肌痉挛指病因已明确者,如某些面神经外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在恢复期可以引起面肌痉挛;某些桥小脑角的肿瘤或颅底蛛网膜炎累及面神经根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原发性面肌痉挛是指各种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病因者,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样,系因面神经根出桥脑段受异常血管压迫,引起神经的脱髓鞘改变,造成神经纤维之间电流“短路”

近些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表明,一旦将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面肌痉挛可以立即或逐渐停止。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至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

手术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全麻下,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即压迫面神经导致临床症状的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如果术中发现明确责任血管,则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处理,实行减压术。

此种方法为微创手术,简单说就是在耳后切一个小口,颅骨打开指甲盖大小的小孔,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把一个特殊的垫片垫到神经和血管之间,使血管接触不到神经,这样病就痊愈了。

术后90%以上的患者痉挛可以控制。其中半数患者痉挛立即停止,另一部分患者在1周~六个月以内逐渐停止。在引入神经内镜后,治愈率提高,患者手术后痛苦小。

我科开展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10余年,技术力量雄厚,如有上述症状,请及早联系我们。

?地点:医院外科楼九楼外三科?

扫码







































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yy/81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