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全球每五秒钟就会发生1例脑中风,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人数超过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脑中风发病迅速、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目前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一旦患病,将给自己、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脑中风的防治和后遗症治疗,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干细胞疗法为脑中风患者带来了希望,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患者的临床试验,都取得可喜的治疗效果。
概念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症状
1、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
2、呕吐: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严重。
3、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4、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
8、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原因
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造成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干细胞疗法治疗脑中风
实际科研和应用中,干细胞疗法治疗脑中风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下面各内容仅涉及缺血性脑中风,特此说明。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缺血性脑中风时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发的缺血、缺氧现象是脑部组织损伤、甚至神经元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神经突触联系中断以及神经元网络中断,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及神经网络的损伤自然情况下被视为不可逆性损伤,加之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认为无增殖能力,无法对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替代、补充,这是脑中风一旦患病后遗症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干细胞疗法依靠细胞替代和调节拥有辅助功能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两个主要思路对脑中风进行治疗。
细胞替代:若假设脑中风是一场发生在人脑中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有的细胞不幸殒命“战死(坏死)”,有的细胞成了“残兵(受损)”,他们都不能再坚守岗位发挥本职作用,而细胞替代即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人工诱导产生新的“兵源(新细胞)”,替代残兵补上空缺,为战役增加助力,以期能战胜疾病,已在多个实验证明干细胞可发挥此作用,且部分已有临床尝试。
干细胞移植方法比较
细胞悬液入血管移植法:可选外周静脉或颈动脉注射干细胞细胞悬液,但由外周静脉注入的干细胞会受到肺的拦截,如TanakaE等人的实验中发生静脉注射法移植入小鼠体内的人类脐带干细胞大多数被困在肺内,1周内消失,不向大脑或其他器官迁移的现象,真正到达病灶的细胞数较少;而经颈动脉移植的干细胞极易引发脑梗。
立体定向移植法:通过立体定向的装置,进行脑局部注射来移植干细胞,此方法的优势在于将干细胞准确移植到病灶区域,治疗更加高效,缺点为此法极易损伤正常的脑组织,故此方法很难为患者接受。
经脑脊液移植法:可从患者脑室或蛛网膜下隙注入干细胞,干细胞到达损伤部位后发挥治疗作用,此操作方法简洁方便,且对患者损伤较小。
临床运用
动物实验:年中国南通大学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尾静脉注射的外源性Wharton’sjelly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到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梗死区,存活甚至分化成神经元,部分挽救受损的运动功能,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年TanakaE等人的实验证明,用静脉注射法向新生脑卒中小鼠移植入人类脐带干细胞是相对安全的,并能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功能障碍。
临床应用:—医院内科对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取得满意效果。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有着最精密又最复杂的结构,与人类的行、思、说、学息息相关,哪怕体积微若米粒的结构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脑中风治疗不可忽略。现目前国内干细胞治疗脑中风尚未大量运用于临床,应该说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机理研究、动物实验仍占主导地位。不过与单纯使用干细胞治疗相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深谙“结合”之道,不论是将传统中药、针灸等与干细胞治疗有机结合,还是用西药、康复训练法配合干细胞治疗,融会以求贯通,相辅方能相成。干细胞治疗脑中风前景远大,期待有一天此法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挽救千万患者和家庭。
拓展阅读: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伴随而来的是一场临床治疗的革命。
干细胞疗法让坐轮椅14年的他奇迹站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