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刚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就能够分辨外界不同的声音。
婴儿很钟意母亲的声音,有时能能够根据母亲的声音判断母亲的情绪。
这些都表明孩子对语音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所以为了锻炼孩子对语音的敏感性,不管孩子是睡着还是醒着,我们都没有必要刻意保持房间的安静,而应该要让孩子处于自然的声音状态中去感知声音。
2.2~3个月
此时,孩子已经能够发出喃语声。
孩子发出声音后,家长可以通过模仿孩子的发音来给予孩子肯定,这个模仿过程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开心,也可以激发孩子继续练习发音。
3.3~4个月
在这个时间段,孩子的视力已经发展到可以看清楚近距离者的轮廓。
这时可以每天抽一些时间与孩子四目相对的聊天,或者是唱一些押韵的儿歌给他们听。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条鱼》
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两条鱼水里游,摆摆尾巴点点头。
三条鱼水里游,快快活活笑开口。
许多鱼水里游,大家都是好朋友。
4.5~6个月
孩子开始对叠音词感兴趣,比如妈妈,爸爸。家长可以在这个时候重复的念给孩子听。
在这一时期应该要注意不要把任何物品的名称或者是动作都以叠词音出现。
虽然孩子确实很喜欢叠词的发音,但是这样会很容易把孩子带入误区,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说话习惯。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三岁之前,孩子处于语言的敏感期,所以学习语言对他们并没有难易之分。在这时候,语言的准确是最重要的。”
5.7~8个月
孩子已经能够听懂一些语言了,家长应该用正确的语言和孩子多说话。
例如在给宝宝穿袜子时,每次穿袜子都用语言把穿袜子的这个过程描述一遍。
“给宝宝穿袜子咯,先穿左脚,再穿右脚。”
这样子孩子很快就能够把家长的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孩子还能够对很多概念有深刻的认知。例如左脚、右脚、袜子等等。
6.9~11个月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发出很多语音了,他们还会通过指物来表达想要的东西,通过摇头来表示反对。
这个时候孩子对一些拟声词非常感兴趣,为了激起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在这个时期,家长与孩子说话时可以多带入一些拟声词,或者是唱一些具有拟声词的歌曲。
“小公鸡,捉虫虫,捉到虫虫,叽叽叽
小鸭子,扁嘴巴,水里游,嘎嘎嘎
小花猫,睡大觉,一觉醒来喵喵喵”
对孩子来讲,前语言期是他们掌握语言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感知语言并练习最基本的发音。
与你一起探索关于孩子成长的秘密,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