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该如何做选择

子产对子太叔说:“只有贤德的人,能够以宽厚的政策使百姓服从,其次就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火猛烈,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柔弱,民众轻忽玩弄它,就有很多人死于水。所以宽政难以实施。”太叔执政,不忍心刚猛而施行宽政。郑国因此盗贼很多,太叔为此十分后悔。孔子说:“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怠慢就要以刚猛纠正它。政策刚猛民众就凶暴,凶暴就要施行宽政。用宽厚来调剂刚猛,用刚猛来补充宽厚,政治因此和谐。”商鞅对把灰倾倒在大街上的人用刑,是过于刚猛了。梁武帝看见死刑犯就流着泪释放他们,是过于宽厚了。《论语》讲到“不计较小过错”,《春秋》讥讽“赦免有罪”,调和二者,就能求得政治的和谐。

其实我们人生中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不知道该怎么平衡一件事情的度。

是选择工作还是爱好?

是选择金钱还是爱情?

是选择善良还是邪恶?

冥冥之中,似乎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中点,一旦跨过了这种中点,事情便会发生质的改变。

借用《矛盾论》的思想,那就是矛盾发生了转化。

古人讲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也是在讲凡事要适度的思想。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意思是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但是做到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样有了“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的感叹。

可是什么叫适度,万事万物的中点在哪里?

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能够找到,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去感受。

名取芳彦在《别想太多啦》这本书日本畅销40万册的情绪疗愈指南里对适度也有讨论。

当你问“把这个东西放在哪里”,对方可能会说“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对此,千万不要解读为“放在哪里都没关系”,而是要明白对方是希望你“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在适当的地方”。因此,学会判断很重要。如果懂得这一点,别人就会认为你处事得当。

但是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样,三观不一样,环境不一样,导致每个对于平衡点的判断不一样。

这就像在走钢丝一般,稍不注意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选择,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是,人生中无时无刻充满了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并不是一句空话。

面对选择,大概有几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不选择。

这些人要么浑浑噩噩地活着,脑袋里从来不思考,当选择来到了他们面前他们也浑然不知,只是任由命运推动他们向前。

得意时他们认为是自己势力出众,失意时认为自己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大骂命运的不公。

他们总是在怨天尤人,是一个负能量的传播者。

第二种就是孔子所说的反中庸的做法。

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他们的世界是单一的、僵化的、狭隘的。

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他们深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里的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为,而是修为自己的为。

他们的观点都是别人灌输给他们的,行事的动机也是出于自己的动物本能。

第三种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这是一种即使失败了,又能怎样的豁达的人生观。

我们的人生都一直被一股向前的力量推动着。

从呱呱坠地到慢慢爬行,从嗜睡状态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独自走路。每个动作的重复,都包含着跌倒再爬起来的勇气。

我们经历了无数失败,但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们下一次前进的养料。

所以失败了没什么可怕的。

名取芳彦在《别想太多啦》里写道:

只要保持好奇心与挑战精神,储备知识、朋友、梦想,永远保持第一次的心情,展现在眼前的人生就会像绿色的草原一样广阔而新鲜。还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努力走在正确道路上。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想要用自己的智慧尽量避免选择错误,想要自己的人生不要充满后悔,想要努力拼搏的一种态度。

那应该怎么样才可以不做错误的选择呢?

《选择: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

作者的母亲是从印度移民加拿大,最终登陆美国去追求美国梦的锡克教徒。就在她母亲达到加拿大不就之后,她便出生了,可惜是个早产儿,而她的父亲此时还在印度。

作者出生后,没过几年便被诊断出罕见的色素性视网膜炎,一种家族遗传的视网膜病变,视觉敏锐度只有20/。而当她读我读到高中时,已近乎失明,唯一能辨别的也就是光。

在作者1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作者自己写道:

我可以同父母一样,认为自己的命运早已被注定;但我也可以换个角度,认为我的失明和父亲的去世,仅仅是生活中我们无法控制的意外而已;如果再换个角度,想想人人生而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去做一些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思考,人才会从生活中看到希望。

本书中作者试图探索与生活最密切相关、最引人思考的有关“选择”的不同方面。

选择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又从何而来?

是否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作出选择?

如何作出选择与每个人的身份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我们为何总是对自己最终的选择感到失望?

我们又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选择这一工具?

每个人对每天由自己做主的选择有多少控制力?

如果选择的空间无限,我们又该如何作出选择?

我们是否该让他人替我们作选择?如果是,那么是谁?为什么要让这些人帮我们作出选择?

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

但通过共同探讨这些话题,可以帮助你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断。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决定,还是面对那些至关重要的时刻,选择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可能时而欢迎它,时而抗拒它,但我们无法否认它的存在及其影响力。

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认识到选择是如何塑造了你的过去,理解它在今天的重要性,并预见它将引领你走向何方。

#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zl/167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