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小婴儿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善,部分肺炎患儿入院我们会完善巨细胞病毒相关检查,常出现巨细胞病毒核酸和/或抗体阳性的情况,需要抗病毒治疗吗?下文将浅谈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知识及用药指征。
01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疱疹病毒组的双链DNA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会造成感染的细胞变得肿大,且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所以被称为巨细胞病毒。
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婴幼儿期达60%~80%,孕妇更高达95%[1]。
CMV可以感染人体各种细胞、组织,可导致肺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感音神经性耳聋、肾炎、肠炎等疾病。
02
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先天感染(经胎盘传播)和围生期感染(产时或母乳)。母乳排病毒高峰期为产后2~13周,哺乳时间超过1个月易导致婴儿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医源性传播如输入带病毒血制品和移植带病毒器官或骨髓。
03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分类
1
CMV感染
①体液CMV-DNA阳性;②血CMV-IgM阳性。①、②、①+②均可诊断存在CMV感染。
2
先天性CMV感染
出生后21天内,有上述CMV感染的诊断成立,都可认为存在先天性CMV感染。
3
CMV病
是指存在CMV感染,并导致终末靶器官的累及,包括有临床症状的先天性CMV感染。
需注意的是:如在肺炎病人的肺泡灌洗液中CMV-DNA阳性,可以认为存在CMV肺炎,而在痰液、唾液或尿液中CMV-DNA阳性,不可轻易诊断CMV肺炎;
如脑炎病人中脑脊液CMV-DNA阳性,或脑脊液CMV-IgM阳性,可以认为存在CMV脑炎,而在血CMV-DNA阳性,或血CMV-IgM阳性,不可轻易诊断CMV脑炎。
4
CMV病毒血症
血CMV-DNA阳性,即可诊断。
04
巨细胞病毒感染能母乳喂养吗
积极提倡新鲜亲母母乳喂养,进行适当母乳处理以减少新生儿经母乳感染CMV[2]。
1、正常足月儿母乳不需常规监测病毒拷贝数;免疫缺陷患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g)接受母乳喂养时,可监测母乳中病毒拷贝数。
2、早产儿喂养首选新鲜亲母母乳,免疫缺陷患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母乳中病毒阳性但拷贝数小于拷贝/ml,建议冷冻至少24h,大于拷贝/ml者不少于72h冷冻或高温短时巴氏杀菌(72?C持续5分钟)处理。
05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用药指征[3-7]
1、有中枢神经损伤(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感染者,早期应用可防止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恶化。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中枢神经受累患儿接受6周更昔洛韦静脉输注治疗,患儿的神经和听力预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仅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先天感染患儿是否需要治疗还存在争议,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2]。
2、符合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的标准并有较严重或易致残的CMV疾病,包括间质性肺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累及黄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儿;
3、移植后预防性用药。
06
常用抗CMV药物方案
首选更昔洛韦,需静脉给药,分为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诱导治疗:5m/kg(静滴1h),每12小时1次,共2~3周;
维持治疗:5mg/kg,每天1次,连续5~7d,总疗程约3~4周。
若诱导期疾病缓解或病毒血症、病毒尿症清除可提前进入维持治疗;
若诱导治疗3周无效,应考虑原发或继发耐药,或现症疾病为其他病因所致
若维持期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
若免疫抑制因素未能消除则应延长维持疗程,采用①5mg/kg,1次/d;或②6mg/kg,每周5d[1]。
缬更昔洛韦、膦甲酸等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不作为一线用药,暂不赘述。
总
结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后是否用药,取决于有无较严重或易致残的CMV疾病(包括间质性肺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等),用药后需注意定期监测粒细胞、肝、肾功能。
以上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0(4):-.
[2].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36(6):1-7.
[3].DemmlerGJ.Cytomegalovirus.In:FeiginRD,CherryJD,DemmlerGJ,eds.Textbookof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s.6thedPhiladelphia:ElsevierSaunders,:-.
[4].StehelEK,SanchezPJ.CytomegalovirusInfectionintheFetusandNeonate.Neoreviews,,6(1):e38-e45.
[5].LuckS,SharlandM.Congenitalcytomegalovirus:newprogressinanolddisease.PaediatricsandChildHealth,,19(4):-.
[6].LazzarottoT.Thebestpracticesforscreening,monitoring,anddiagnosisofcytomegalovirusdisease,PartI.ClinMicNews,,32(1):1-9.
[7].LazzarottoT.TheBestPracticesforScreening,Monitoring,andDiagnosisofCytomegalovirusDisease,PartII.ClinMicNews,,32(1):9-15.
本文作者:费佳裕
本文修改:谭艳芳
本文编辑:陈广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