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男性,66岁;
病史:左眼视力下降伴下方视物遮挡7天;
二维图像显示:左眼玻璃体内可探及条带状回声,一端与视盘回声相连,另一端与周边球壁回声相连。运动试验一般为阳性,且运动方向一般与眼球壁回声相垂直,为以脱离的视网膜为中心的垂直轻微摆动,即动度(+),后运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colorDopplerflowingimage,CDFI)上表现为脱离的视网膜上可见点状、条带状血流信号,且与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相延续。
超声提示:左眼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内条带状回声
条带状回声与视盘回声相连
眼底照相所示左眼上方视网膜脱离
病例讨论
视网膜脱离(detachmentoftheretina,RD)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层分离。在组织结构上RPE层与脉络膜紧密粘着,而与神经上皮层存在着潜在性空隙,因此在病理情况下,神经上皮层很容易与RPE层分开,形成视网膜脱离。
病因
根据病因RD可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RD:视网膜裂孔的存在是发生RD的主要因素,所以这种脱离又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患者。这些患者常有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变薄,同时玻璃体变性,产生液化或后脱离,有纤细的玻璃体索条与变形的视网膜相粘连,眼球受到轻微震动或外伤,就有可能由于索条的牵拉引起视网膜破裂形成裂孔,这时液化的玻璃体可经裂孔流入视网膜下腔,使视网膜脱离。
2.继发性RD:多无破孔,故又称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根据其病因又可分为三种:
(1)渗出性RD:继发于全身病(如高血压、肾炎、妊高症等)及眼部疾病(如交感性眼炎等)。
(2)牵引性RD:视网膜玻璃体内机化索条牵引造成视网膜脱离。由出血性眼底病引起,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3)实体性RD:继发于脉络膜肿瘤(如脉络膜血管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癌等),将视网膜推起,由于局部组织反应也可在神经上皮下有渗出液蓄积。
诱发因素
视网膜周边变性,高度近视眼,劳累,过度用力,外伤,震动,撞击,眼内手术,眼内炎症等。
临床症状
视网膜脱离之前通常有先兆症状,感到眼前有飞蚊、闪光感觉并似有云雾遮挡。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固定的云雾状阴影,并逐渐扩大。发生黄斑区脱离时,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若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
超声表现
可见有条带状强回声带出现在玻璃体的暗区内,部分网脱时,条带状回声凹面向前,锯齿缘处连接回声带的前缘,后端与视盘回声相接。脱离的视网膜回声表面光滑,与球壁回声的弧度基本一致。光带回声运动试验阳性,后运动试验阴性。CDFI上可见与CRA相延续的血流信号。
玻璃体内清晰可见的条带状高回声
条带状回声上可见与CRA相延续的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临床上视网膜脱离的鉴别诊断主要与高度近视,青光眼或者是其他眼底病变所导致的视力下降或者是失明等疾病相鉴别。CDFI检查中与视网膜脱离形态类似的常见疾病有玻璃体内机化膜、玻璃体后脱离、脉络膜脱离等。主要以病变形态、回声强度、病变与眼球的固着关系、运动情况、后运动情况以及病变内部的血流信号进行鉴别。
超声检查优势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经成为在眼屈光间质混浊情况下评估眼后段情况的重要手段,彩超能够有效地显示眼内病变情况,通过血流信号的显示可以准确判断眼内病理膜的性质,如有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机化等。结合病人的病史,能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可以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较为准确地判断。在检查、诊断眼科疾病时选择彩超诊断效果良好,显示描述病变特点、范围、位置等较为清晰,且检查存在较好的重复性、无痛苦、准确、易行、方便等优势,是检查内眼疾病相对理想的影像学手段之一。
特别鸣谢
中国医院眼科
作者:史铭宇
1.刘国安,叶瑞珍,许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50例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14(07):-.2.廖秀梅,陈明星,黄兰珍,林小勇.高频彩超在眼科疾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5(14):-.DOI:10./j.cnki.cn11-/r..14..3.邹皋城,魏莹莹,周恩亮,顾永昊,潘红飙,柯根杰.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的B超声像学特征及病因分析[J].安徽医药,,23(0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