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很多充满阳光的报道,说我们的医学科学水平和世界接轨了,在有些领域还占住了话事权地位。这么说,估计也没有太大的错误,毕竟我国的诊治技术确实有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提升。譬如说,我国的医生在顶尖科学杂志发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足以引领科学发展方向的创新性工作。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的医学科学还有待更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观念和常规操作方面,尤应注重更细致更规范的的工作。
以我比较熟悉的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的诊断效率为例,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出我国在TPE管理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外TPE找到抗酸杆菌的阳性率一般也不超过10%,结核性脓胸或HIV阳性者则可以高到20%(Respirology;doi:10./resp.)。即使就以阳性率5%来说事,那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例约为万,其中大概有12万为TPE。也就是说,仅仅是仔细化验胸水标本,使得抗酸杆菌的阳性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位数),我国每年就该有大约例TPE患者得到确诊。很遗憾,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见过在TPE患者的胸水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我们在工作中的确诊病例几乎全部依赖于内科胸腔镜取得胸膜活检标本经病理学/病原学诊断。这里必须强调一个基本的状况,那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对待日常工作。我们做不到如此细致固然有很多原因,诸如医疗任务繁重等等,但无论如何不能改变工作没有取得最好结果这个基本的事实。
我自年医学院毕业至今当了整整30年的医生(可以除外在国外学习的3年),见过TPE培养结核杆菌阳性者不足10例。关于该项检查,医院的阳性率应该大大医院。请注意,台湾同胞TPE培养出结核杆菌的阳性率高达63%(Thorax;67:-)。
南非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在超声引导下应用Abrams针进行胸膜活检,诊断TPE的敏感度居然高达81.8%,换用Tru-Cut针也能高到65.2%(Thorax;65:-)。我们确实做不到这一步,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心灵手巧,只能说我们缺乏足够的工匠精神。
临床医疗工作固然越来越需要高精尖的诊疗设备,但更需要医生埋头做好最基础的日常工作。毕竟,疑难杂症再多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患者罹患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只要医生遵循常规和诊治指南就能做好几乎所有的医疗程序。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不是因为没有把牛角尖钻到位,而是对牛角视而不见。
今天写本文,首要目的在于进行自我反省,次要目的在于希望能藉此与青年同行朋友们共勉。
年9月17日
shihuan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