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学术月丨张美霞教授谈10K玻切头在

编者按:玻璃体切除手术发展至今已成为眼科的常规手术,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可以熟练应用该手术为患者带来光明。但眼底情况复杂,病变错综复杂,眼底医师在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处理一些复杂眼病时往往会面临较大挑战,影响手术效果和视力预后。微创高速玻切系统的发展,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带来较大的变革,为既往很多棘手难解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使广大眼科医生了解到更多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实战经验,《国际眼科时讯》医院的张美霞教授进行专访,张教授悉心分享了她在处理一些复杂视网膜病变时的手术经验,并介绍了爱尔康cpm高速斜面玻切头(以下简称10K)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日渐精进、飞跃发展,谈玻璃体切除手术新进展

众所周知,玻璃体切除手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迄今为止在手术理念、手术设计、手术器械和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张教授年首次接触玻璃体切除手术,年开始逐步进行玻璃体手术操作,亲身经历了玻璃体切除手术的飞跃式发展,感触比较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操作越来越简便,患者的术后恢复也越来越快。如今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眼睛充血不明显,也无不适感,这种免缝合的微创手术带给患者非常好的手术体验;

二、切割速率越来越快,手术效率越来越高。玻璃体切割速率从最初每分钟次,发展到每分钟次、1次、次、0次,直至现在的次/分钟切速,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既往一台玻璃体切除手术至少要做3~4小时,术者非常疲惫。现在每天增加至十几二十几台,每台手术大约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如果是单纯的玻璃体积血手术,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术者负担减轻,患者的体验也更好,这都得益于玻璃体切除手术设备的发展;

三、手术安全性越来越高。现在的玻璃体切除手术设备有控制并维持眼内压恒定的功能,避免了眼内压波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副作用。另外,现在的玻切头的切割工作平面和视网膜表面越来越贴近,很多在视网膜表面的手术操作都可以进行,操作更加便捷,也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避免了视网膜裂孔等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理想的玻璃体切除系统应具备的特性,张教授指出,应具备以下特性:

①高效:在切速增加的同时效率也提高;

②微创:玻切头口径越小,可做的细微操作就越多,可以更好地进行视网膜前或者膜与视网膜之间的一些操作,减少手术中的并发症;

③安全:安全性一定要高,除了现有的眼内压控制系统以外,还应对玻切头的材质有更高要求,比如可以在玻切头硬度增加的同时将其做成可弯曲状态,这样可以对周边玻璃体和一些病灶进行更好的处理。

总的来说,理想的玻璃体切除系统应该兼具高效与安全,同时也要向个性化发展。

10K高速斜面玻切头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非常严重的类型,其裂孔边缘基本超过一个象限,而且靠近周边的视网膜和锯齿缘距离较近,裂孔两端常常是放射状撕裂开的状态,并且常有视网膜翻转的情况,因此这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手术非常复杂,一旦处理不好,患者预后会很差。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操作难点包括:①患者常伴有视网膜撕裂,导致血管破裂,所以常伴有玻璃体积血,另外患者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粘连非常紧密,手术中要切除与漂浮的视网膜粘连的玻璃体极为困难;②巨大裂孔的存在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大量暴露,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增殖,患者常伴发PVR,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也增加了视网膜再次脱离的风险。因此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玻璃体,就是一定要彻底清除患者的玻璃体,包括做玻璃体后脱离、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对于裂孔边缘的玻璃体牵拉也要尽可能地彻底解除,同时也要清除裂孔前后唇的一些增殖条索。

10K高速斜面玻切头应用于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其玻切速率可达次/分钟,在切割过程中对视网膜的牵拉较少,可高效切除玻璃体。

另外,10K玻切头切割工作平面和视网膜更为贴近,对玻璃体的牵引力更小,减少了对视网膜的损伤,对PVR的清除更为彻底,也可减少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张教授分享了一台采用10K玻切头新近进行的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经验。患者撕裂裂孔是从上方一个Y字形的裂孔一直延伸到视盘上方,应用10K玻切头进行了玻璃体后脱离的处理,同时对患者基底部的玻璃体做了彻底清除,并将孔边的玻璃体牵引做了清除。对于翻转的视网膜,应用斜面设计的10K玻切头平复视网膜非常有效,操作中对视网膜的牵拉和扰动很小,手术中没有出现任何医源性裂孔,非常顺利,约25分钟完成手术,患者的体验也很好。

10K高速斜面玻切头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再添“利器”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的难点在于患者眼底情况非常复杂,常伴有不同的并发症,手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患者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且在缺血很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的视网膜极薄,一旦在手术中不能妥善处理,就很容易牵拉视切到视网膜导致医源性裂孔的发生。而一旦出现视网膜损伤和视网膜裂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术后并发症也会增加,届时医生可能要对患者进行硅油填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恢复时长。

因此避免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非常重要,医生在对复杂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时一定要有轻柔操作的意识,要拿出百倍耐心对待患者。手术中的动作一定不要太大,对视网膜的牵拉越小越好,还要减少器械的反复进出,想办法对膜进行更好的处理。

对于这类患者,10K高速斜面玻切头的优势很明显,因为其玻切头切面离视网膜更近,医生可以用玻切头伸入增殖膜和视网膜之间进行切割,替代镊子和剪刀的使用,避免器械反复进入眼内。另外,在剥膜过程中要尽量在原位剥或切,避免将膜吸起,否则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牵拉,导致形成视网膜裂孔。10K玻切头的切速大幅提升,可以实现在原位不牵拉视网膜的基础上对增殖膜进行很好的处理,大大提高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手术的成功率,而且安全性非常高,因此现在对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K高速斜面玻切头的应用已逐步成为常规。

复杂眼外伤手术挑战巨大,10K高速斜面玻切头助力手术高效安全

复杂眼外伤可能存在很多病变情况,所以做手术时需要格外注意一些问题。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在术前一定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伤情,据此决定要尽快手术还是可以暂时等待直至最佳时机再行手术。有时为了对伤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医生要进行探查性的玻璃体手术,查看是否有视网膜损伤、脉络膜损伤和睫状体损伤等情况。

眼外伤手术对医生的挑战更大,因为这种患者往往伴有眼前段损伤,术中视野不清晰等问题。由于外伤导致眼内结构紊乱,手术无任何规律可言,医生需要边做手术边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正因眼外伤手术情况复杂,所以医生面对眼外伤患者时要多思考,多做术前评估,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至于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时机,目前来说还是有争议的,因为外伤会导致PVR发生,之后会形成瘢痕,瘢痕已经形成再进行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会很低。如果患者已有眼球萎缩,手术的成功率会更低,术后眼球萎缩的几率也很大。因此目前关于眼外伤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议,只有大家的共识,即伤后7~14天可能是手术的最佳时机。如果过早进行手术,玻璃体后脱离尚未形成,强行操作会产生一些医源性的视网膜损伤。而玻璃体后脱离处理若不成功,玻璃体就不能被彻底清除,术后会继发PVR,进而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手术成功率大大降低。而在外伤发生一周以后,组织开始修复,PVR逐渐形成,玻璃体后脱离也开始逐渐形成,此时手术会比较好,一方面可以避免出血,另一方面玻璃体的处理相对更容易,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玻璃体,并且可以阻止PVR的进展。因此目前伤后7~14天是公认的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手术时机,但具体手术时机还是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

10K高速斜面玻切头在复杂眼外伤手术中应用也有特殊优势。眼外伤患者如果有眼后段损伤,视网膜可能会有裂孔和水肿,炎症状态下的视网膜非常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视网膜的扰动和牵拉。10K玻切头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其切割速度很快,对视网膜的扰动和牵拉都比较小,可以更大限度地保持视网膜的完整性。另外,因为眼外伤患者多为年轻人,玻璃体非常黏稠,和视网膜之间的粘连非常紧密,10K玻切头切割效率高、抽吸效率也高的手术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快速清除玻璃体,大大提高手术效率。

总结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眼科医生应对眼底各种疑难杂症提供了更多治疗武器,使得玻璃体切除手术得以向更加微创、高速和精准的方向发展,进而造福广大眼底病患者。10K高速斜面玻切头以更高效和安全的优势引起了眼科医生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hexinga.com/zyyy/145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