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髓帆间隙系位于第三脑室脉络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其内若有液体积聚则可导致腔隙扩张(图1),产前超声检查可表现为脑中线上方的囊性病变,位于胼胝体压部前下方、第三脑室顶部上方、松果体前方向前延伸至室间孔。
前髓帆间隙囊肿产前罕见,但2岁儿童中检出率可高达3%。产前发现的前髓帆间隙囊肿通常并不会破坏脑实质结构,但若囊肿体积增大,可压迫室间孔使脑脊液不能通过而导致脑积水,因此必须随访。来自西班牙的Gómez教授等报道了一例与众不同的产前前髓帆间隙囊肿,文章发表在新近一期的JUltrasoundMed杂志上。
图1.前髓帆间隙示意图
患者36岁,G1P0,早孕非整倍体筛查结果正常。孕12周和20周超声检查仅显示胎盘低置状态,24周复查时发现颅内存在一大小约10×10mm的囊肿,位于小脑幕与第三脑室上方、穹窿柱后方。胼胝体、透明隔腔和第六脑室正常,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无扩张。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显示为前髓帆间隙囊肿(图2A)。随访发现囊肿体积不断增大,28周、32周和35周时大小分别为19×19mm、19×23mm(图2B)和35×27×25mm(图2C),但并无脑室扩大和结构改变,胎儿大小符合孕周,羊水和多普勒检查正常。
表2.A.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穹窿柱将其与第六脑室分隔(短箭头);B,孕32周二维扫查正中矢状面显示前髓帆间隙囊肿(黑色短箭头)、胼胝体(长箭头)和穹窿柱(白色短箭头);此切面最有利于前髓帆间隙囊肿诊断;C,孕35周横断面(左)及冠状切面(右)声像图显示囊肿体积增大至35×27×25mm
35周+3时因羊膜破裂行剖腹产分娩一g女婴,产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9和10,脐动脉pH为7.31。出生后颅脑超声检查证实颅内存在囊肿。第3天时,MRI检查显示一42×26×25mm团块,符合前髓帆间隙囊肿影像学表现,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受压轻微变形,中脑导水管无狭窄,幕上脑室无扩张,建议进一步检查。
2月后,复查MRI显示囊肿体积增大至62×34×32mm(图3),胼胝体轻微变形,小脑半球和蚓部显著受压,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较前扩大。由于囊肿体积不断增大,故行经第三脑室内窥镜囊肿开窗术治疗。术后无不良反应,复查MRI检查证实囊肿体积缩小。患儿6个月时复查发现其精神运动发育和持续监测结果正常。
图3.患儿2岁时MRI矢状位显示囊肿体积增大至62×34×32mm
前髓帆间隙虽不属脑室系统,但紧邻蛛网膜下腔。大脑内静脉位于前髓帆间隙外下方,是解剖学标志,自胼胝体下方走行注入大脑大静脉。前髓帆间隙囊肿较大时可导致大脑内静脉向外下方移位。
前髓帆间隙囊肿需与其他位于幕上正中的囊性病变鉴别,如第三脑室扩张、大脑大静脉瘤、大脑半球囊肿伴胼胝体发育不全或幕上蛛网膜囊肿等。超声多方位扫查可明确囊肿位置与大小,并可动态观察囊肿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其他颅内异常。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大脑大静脉位置,并排除大脑大静脉瘤。若怀疑大脑大静脉瘤,可行MRI检查明确诊断。
目前未发现前髓帆间隙囊肿与其他脑中线畸形有关,且并不会对脑实质结构造成损害,但囊肿体积较大脑脊液流经室间孔时可出现部分性梗阻,导致脑积水和第2神经发育迟缓。前髓帆间隙囊肿产前表现常较稳定,但本例囊肿较大,且出生后随访显示持续性增大。尽管如此,患儿并无脑积水及其他何症状,并正常生长发育。
产前前髓帆间隙囊肿非常罕见,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MRI可明确诊断,并可精确判断其解剖位置、直径大小,为其产前和出生后的随访及治疗提供帮助。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李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