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90%的外界信息都是来源于眼睛,可见拥有一双健康又明亮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小小的照相机,有快门、有光圈、还有底片。近视就是眼睛的“光圈”部分的调节功能出现了障碍,导致“光圈”不能够准确调节引起视物不清的状态,但是眼睛的功能结构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害,近视患者还是能看见东西,只是看不清而已。
真正决定我们是否能看见东西的部分是“底片”,也就是视网膜。
视网膜的功能部分由视觉细胞组成,能够吸收光线,并随着光线的明暗和颜色变化,使大脑能看见外界因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映像,这个过程,就是视网膜的成像过程。
眼底视网膜的中央有一个黄斑区域,外观颜色比周围视网膜深,由数百万计的感光细胞构成,是视网膜上最敏感的区域,负责中央视觉,如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等。
我们的视力好坏主要取决于黄斑的功能,黄斑区的视神经细胞一旦被破坏,视力便永久受损。
什么是黄斑病变?
随着年龄增加,在长期累积的氧化损伤和光暴露的作用下,黄斑区可以出现退行性病变,眼底出现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严重者黄斑区出血、水肿、渗出并有瘢痕形成,此时称为“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与白内障、青光眼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目前,全球约有-万黄斑变性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致盲。且由于认知程度较低,黄斑变性正在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致盲因素。虽然可以采取医疗手段(手术、激光等)来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但治疗后仍有65%的患者没有明显视力提高。
黄斑变性主要的症状有:视物变形,眼前固定黑影,阅读困难,无法识别细节及无法驾驶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风险增高,严重时导致视觉丧失。
但是,不要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黄斑病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斑病变早已盯上了日夜都泡在电子屏幕前的年轻人们,就连小朋友也难逃魔掌。
(新闻来源:人民网)
黄斑病变的成因
黄斑病变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遗传、血管硬化、氧化损伤、慢性光损伤、炎症、营养代谢等有关。
目前来看,引发黄斑病变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年龄:年龄越大,发生黄斑病变的危险性越大;
性别:女性湿性黄斑病变略多于男性;
家族史:有些家族易患,尽管尚未发现该病的特异基因;
年龄:年龄越大,发生黄斑病变的危险性越大;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等人群易并发黄斑病变;
吸烟、饮酒、营养缺乏(如叶黄素)也可引发黄斑病变;
直接暴露于蓝光和紫外线下。
叶黄素如何预防黄斑变性?
有研究发现,饮食中抗氧化剂与黄斑变性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增加抗氧化剂维生素、特定类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的摄入量可以预防或减缓疾病的进展。
黄斑区域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色素——叶黄素。叶黄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的一员,又名“植物黄体素”。在人体内,叶黄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是光感受器的自由基清除剂,是组成视网膜黄斑的颜色的主要成分。正是由于黄斑色素含有大量的叶黄素,才能保护感光细胞层过滤蓝光以使视网膜免受光损害。
一旦缺乏叶黄素,感光细胞容易受到光氧化损伤形成沉淀物,沉淀物不断积聚阻碍感光细胞吸收营养及排泄废物,导致感光细胞死亡,使正常视觉功能受损,或者出现黄斑变性等眼病,严重时甚至失明。为了维持黄斑的正常视觉功能,人体需要持续不断摄入足量的叶黄素。
因此,在健康用眼的基础上,足量补充叶黄素是维护正常视觉功能、预防和减缓年龄相关性眼病的重要环节。
(叶黄素的来源)
部分研究指出,补充叶黄素与玉米黄素可以预防眼部病变。在美国卫生研究院的研究“AREDSII”中,认为特定的中老年人在摄取10mg叶黄素+2mg的玉米黄素的状况下,能够推迟黄斑部病变的病程。
(图片来源:JAMA)
中国营养学会已经将叶黄素作为成人重要的膳食成分,纳入了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将叶黄素的特定建议值设定为每日10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日40mg。
但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必须通过膳食摄入,在膳食补充不足时,也可通过营养强化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的方式补充。
往期推荐
分界·凝聚健康产业新力量双骏生物全国合作伙伴年会隆重召开
为什么有些人会“习惯性崴脚”?5招教你保护关节健康!
维生素B家族"大揭密"!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维护健康的?
“新一代的胆固醇”有多可怕?它是导致卒中风险攀升的元凶之一!
瘙痒、干涩、偶尔刺痛……你的眼睛可能已经“渴”坏了!
正确养护关节,你还需要这种“关节的粮食”!
补充叶酸并非孕妇“专利”,60%的人可能缺乏这种营养素!
隐形的“视力杀手”危害有多大?关爱眼部健康,拒绝“恶”视力!
中年开始重视心血管健康有多重要?可以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血管堵塞与它有关!“五大信号”判断是否血液粘稠!
如何防范中国式“饮食杀手”,吃出健康?
痛风反复发作,疼痛难忍?教你从生活干预,远离痛风!
图文来源:网络
责编:小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